關於仁海宮 建築裝飾的藝術表現

建築物的「裝飾」動機,源自於人們的內心的願望、辟邪、象徵意義或表彰及審美的價值。仁海宮是當地居民慶典和祭祀的神聖空間,建築物件的裝飾圖案大多環繞著居民共同的願望,祈望能加冠晉祿、平安如意、祈求富貴吉慶、天官賜福、等吉祥的寓意的象徵意涵。於是,建築裝飾得非常講究,本章節以建築裝飾的藝術表現形式、手法、題材,探討呈現裝飾藝術的內涵。

在仁海宮裡,你可以看得到許許多多以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表現手法,舉凡運用石雕方式呈現的石獅.蟠龍柱、麒麟垛、龍虎垛、抱鼓石、門枕石、石窗………。以木雕手法表現「藻井」、「吊筒」的華麗,「斗拱」、「托木」的精巧,「圓光」的精雕細緻、以及木雕彩繪「門神」的威武,處處呈現雕龍畫棟之美。此外屋脊上的雙龍剪黏藝術、人物交趾陶、透雕磚牆、浮雕壁堵..等,都是裝飾藝術。裝飾圖案上,也常巧妙地運用諧音與象徵,祈求福氣與祥瑞的造型題材為內容。而這些雕飾與彩繪作品,往往也是最能感應藝術美學的重要部分,古時接受教育的人不多,因此在廟宇的裝飾有了這些吉祥意函或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,讓信眾在參拜之餘,亦有教化人心之功用。

石雕藝術

明末清初,開始有從大陸福建與廣東的移民來台灣,自然而然的會將故鄉的建築表現、及建材引入台灣。
其中,寺廟的龍柱及石獅多半用泉洲的「泉洲白石」以及「青草石」來雕成。
而樑柱則多用閩江所產的「福杉」。

石柱
【以柱身型式也可分為雙龍柱、單龍柱、 花鳥柱、竹節柱、人物柱及雕有對聯的文字柱】

蟠龍柱

仁海宮前殿(三川殿)的雙龍柱是屬「天翻地覆」形式,即一龍之龍頭在上,另一龍頭在下。雕刻的非常細緻,除龍身外尚配有各種故事人物,人物帶騎的戰爭場面,其座騎有獅子、虎、麒麟、象等,人物也持有武器,非常精緻,雕工栩栩如生。正殿上的單龍柱是將龍附於柱身上,以浮雕表現方式,一進入仁海宮,拜殿前的龍柱,是龍頭在下單龍呈現。龍柱上落款為由丁卯年仲春石匠李晚生刻

花鳥人物柱

各種故事有時互相借用,都有寓教於樂,寺廟雕刻忠孝節義故事,無非藉故事情節達到教思教孝、獎善罰惡的教化功能。正殿上的花鳥人物柱落款上是丙寅年仲冬刻石匠蔣玉昆

文字柱

仁海宮的正殿文字柱上刻有「仁德參天宏濟世」落款為丙寅秋中少青吳榮棣拜書。拜殿文字柱上刻有「仁覆埏垓寰中慈母女中聖」

石獅
【牠是威嚴、至尊的代表,象徵驅邪除煞的神靈造型】

仁海宮前殿的這對石獅象徵著,「事事如意」、「事事平安」。

仁海宮位於三川殿入口中門兩側的石獅,左右對望,左邊放雄獅,威而不猛,上身挺起腳踩繡球,而且嘴巴張開,嘴裡含石珠;右邊放雌獅,戲小獅子,母獅子腳下有隻小石獅,表現出母親的偉大。獅頭的造型,雄武,威嚴,寓意「驅邪、護衛」。

門枕石
【在門框前所安裝之形如古代枕頭的石塊】

抱股石

位於三川殿正門口兩側擺放如鼓狀之石座。色彩古樸,雕有不同主題的圖像。且較門枕更加的美觀大方,那圓鼓般的造型,得名石鼓。

石堵
【石堵是指以石材構築而成的牆,由上至下依次為頂堵、身堵、腰堵、裙堵及櫃台腳。】

龍虎垛

三川殿兩側的龍虎垛,合稱「對看堵」,左雕青龍,右雕白虎。青龍垛構圖為蒼龍教子,大小二龍在驚濤海浪中,而大龍正乘雲注雨濟蒼生。白虎垛也以大小二虎呈現,彷彿猛虎下山,虎虎生風,母虎呵護幼虎的親情流露,背景以奇石嶙峋襯托,更顯蒼勁古拙之感。

麒麟垛

《禮記,禮運》曰:「麟鳳龜龍謂之四靈。」

《說文》裡説牠行中規中矩,性情溫順,不踩生蟲,不折草木,先民認為麒麟為吉祥獸,有迎賓送子的意義。三川殿前的壁堵有麒麟神采奕奕,回首奔馳,身軀渾圓股起,為高浮雕技法的表現。

窗櫺

大門不僅具有提供進出、採光通風、加強防禦的實用功能,各式各樣的藝術造形,富有傳統美感。門窗大小必須符合「門公尺」的吉利尺寸。門柱邊牆或窗櫺上方會嵌入對聯或吉祥語句。

柱楚
【柱礎又叫做「柱珠」或者「柱櫍」,位於柱子下方的台座】

以前的柱子多為木材,若直接接觸地面,會造成受潮而敗壞,所以柱珠最主要的功能是隔絕木柱與地面的接觸,防止柱腳因受潮而造成腐爛。隨著石柱、水泥柱的大量使用,柱珠與柱子和而為一體,其功能不復存,純粹就只是裝飾與型式上的作用了。

仁海宮的拜殿內有兩尊龍柱,柱底下有「八角柱礎」,雕工細琢,圖案變化多樣性。形式略有變化,分八角柱、圓柱……等。

十二生肖太極
【在門框前所安裝之形如古代枕頭的石塊】

太歲殿內有太極環列十二生肖的石雕作品,自北方12點鐘方向,按子為鼠、丑為牛、寅為虎、卯為兔、辰為龍、巳為蛇、午為馬、未為羊、申為猴、酉為雞、戌為狗、亥為豬排列,周而復始,活靈活現。

木雕藝術

中國傳統建築多用木作架構,完成後藉油漆上彩,畫上多重意義的圖畫,一方面美化建築物的美感,一方面可延長建築物的壽命。

斗拱 【斗拱又稱鋪作】

多分布在柱頭及樑枋上。可讓屋架的重量順利地傳導至樑柱上,斗的造型為圓形,層層相疊,斗座則雕以花草。

藻井 【不斷向中心懸挑內縮的斗拱,層層相疊交織成網狀的天花板結構】

太極藻井

太極藻井

頂心為太極八掛的圖象
有鎮邪、平安之意

像傘蓋形頂棚,其原始功用為支撐天窗,因呈現八角形,故亦稱「八角井」或「八角藻井」,台灣的匠師以其形象,又稱它為「蜘蛛結網」。也成為匠師展現高度技巧的地方,常見的藻井形式有八角形結網、四方形結網和旋渦形結網。

托木 【又稱為插角、雀替,置於柱和樑交角處】

垂直與水平銜接的三角形之木構件,用來強化節點、抵住柱樑,以防範側向推力所產生之位移,加強使之不變形的木塊。形式上有鳥獸花草、或鰲魚等。

吊筒 【又稱為「垂花」、「瓜筒」、「瓜柱」】

指樑下不落地的短柱,兼具有構造及裝飾的雙重作用。上承楹樑,下方雕成瓜狀,仁海宮正殿前的吊筒懸垂半空中,為八角形花籃燈籠造型,上方雕飾以花草,各面鏤刻花型,精緻的雕工往往成為視線的焦點。

員光 【指的是在較短的樑下之長形木構件】

仁海宮二樓太歲殿上有許多雕刻活潑生動的「員光」裝飾。象徵太平的「象座」、「獅座」,代表的「牡丹」、「鳳凰」,「花鹿」、「雙燕」和「梅花」為「鹿鳴宴」,或「喜雀」、有每喜爵祿之意,都是比喻進士及第,天子賜宴之喜兆。刀法簡鍊,構圖豐富,在藝術處理上頗巨匠心。

花罩 【位於樑坊之下與兩柱之間的雕刻板呈ㄇ字型狀】

通常在神龕上。神龕為供奉神明的地方,因此在門面上雕飾華麗精緻美輪美奐盡收眼裡。

彩繪藝術

是地位、方位及自然的象徵,亦可反映出地域條件的影響。利用天然漆和油料髹塗器物的工藝,其包括「油漆作」及「繪畫作」二部份。
不但可以保護木構件、延長使用年限,也是繪畫藝術的一部份。

牆面彩繪 【在白灰壁上畫畫,油漆粉刷尚未乾之前畫好,可使顏料滲入牆裡,不易褪色】

多分布在柱頭及樑枋上。可讓屋架的重量順利地傳導至樑柱上,斗的造型為圓形,層層相疊,斗座則雕以花草。

| 湄洲飛昇

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,媽祖年方廿九歲,這年的九月八日,媽祖登湄峯最高處,這時在白雲峻嶺間,忽然仙樂齊鳴,隨風悠揚忽見雲端洞開,發射出五彩繽紛的芒。媽祖從雲霞冉冉上昇,随着雲烟密合,便不復見,從此以後,時常顯聖

| 降伏二神

地方上傳說有兩個神怪為害,一個是聽覺很精靈的神怪叫「順風耳」,一個是視覺很厲害的神怪叫做「千里眼」。媽祖應村民的請求,唸動真言符咒,使得山林震號,沙石飛揚,二神怪被迫得躱避無地,從此便甘拜媽祖的神威皈依正教,再也不敢為害地方了。

| 天官賜福|招財進寶

主殿兩廊壁堵彩繪,圓形大幅的彩繪作品,畫面上盤中的「爵」,是古代的酒杯,它象徵「爵位,「獻爵」即「高升爵位」之意。而天官手中握著「如意」,代表著事事順暢如意,整幅畫寓意「天官賜福」。另一彩繪作品-招財進寶,圖意為五路財神賜金銀財寶於善信。

| 化草成木

在湄洲附近有一港口要道,海岸礁石縱橫,有一次,一艘商船過此觸礁將沉沒,船上的人哀呼救命,媽祖看到這情形,連忙施展法力,在地上拾了幾根草丟在海上,立刻變成了幾個大杉木浮至商船附近,船上的人因為獲大杉木的護持,得以不沉。

樑柱彩繪 【在樑柱上直接畫畫,樑柱底色多以朱色為主】

樑枋上,繪有人物,也有花鳥、祥獸、山水、書法等,面積雖不大,卻也是豐富多變的表現,不過因為高度太高及香火煙燻的結果,常會令人不易察覺。

天花板彩繪 【主殿兩廊迴廊天花板】

女媧煉石補天,彩繪方格以-蘇式及閩南式配合,外框圖案:以『四蝠』草花圖案,代表『賜福』,引意福從四方而來。代表聖母賜福予各善信大德。

門神彩繪 【在樑柱上直接畫畫,樑柱底色多以朱色為主】

仁海宮正門內有木雕彩繪的門神秦叔寶與尉遲恭。左邊為大將尉遲恭,黑面圓睛,右手拿一枝鞭箭,左手撚鬚,把守門戶,壯甚威武。右邊為大將秦淑寶,白面鳳眼,一手執一長襉,一手撚鬚,不怒而威。在大門上除了有武門神,左右兩側小門還有著拿蓮花宮燈的仙女,分別手捧牡丹與尊爵(酒器),圖中的彩繪服飾色彩鮮豔。

剪黏藝術

「剪黏」是一種在建築屋脊上現場製作的藝術,對正脊、垂脊、燕尾脊、雙龍等作裝飾整理。
仁海宮的脊飾是以雙龍搭配裝飾,因為大家相信龍能注雨以濟蒼生,能祈雨辟邪、能壓制火災的作用。為此,三川脊上有雙龍護福祿壽三仙,正殿正脊尚有雙龍護塔的表現。

絢麗的屋脊裝飾 【象徵天蓋,承受天降之恩澤,兼具祈福、驅煞、防水和排水功能】

| 正脊

三川殿正脊上的脊飾是以雙龍護福祿壽三仙,屋頂喜歡以龍來裝飾,因為民間相信龍能注雨以濟蒼生,有祈雨辟邪、壓制火災的作用。正殿上正脊則以雙龍護塔為表現。

| 西施脊

在脊上再加脊,增加華麗的效果,是清 末以來台灣廟宇流行的作法。

| 脊堵

脊堵內的裝飾最華麗,其題材多樣,中央為雙龍搶珠、雙鳳或八仙等,兩側或背面則以花鳥較常見。除中間脊堵外,上下細細的線形堵內常以水果、四獸麒麟或水族類來裝飾,使用魚、蝦等水族類裝飾意謂防火。

| 垂脊

「垂脊」又稱規帶,是中國古典建築屋頂的一種屋脊。自正脊兩端沿著前後瓦坡向下兩側的屋脊就稱為垂脊。垂脊與正脊一樣具有壓住屋頂的作用,一般以捲草或鯉魚吐水草等裝飾,使脊線增加彎曲變化,豐富旺盛的生命力。「捲草」是在斜脊最末端的回捲形裝飾,使脊線增加彎曲變化,看起來像是花草,又像是浪花。

| 牌頭

「牌頭」位於垂脊末端,又稱「牌仔頭」,位在垂脊的末端,作各種剪黏、交趾陶裝飾,有的是人物帶騎的武場題材,有的則是山水樓閣的文場,非常精緻細巧。不僅可以增加屋頂的華麗,也有壓住簷口的作用。

| 燕尾脊

正脊尾端呈曲線向上揚起,兩端可作燕尾式分叉,稱燕尾脊。自古以來,起翹的屋頂即是權位的象徵,所以常見屋脊兩端脊尾起翹的「燕尾」。燕尾翹脊上,多是以回首張望色彩斑斕的巨龍裝飾。

| 瓦當

又稱為「瑞珠」,是指屋簷端點的瓦片,圓形具有擋住瓦片及裝飾作用,圖飾有蓮花或獅頭圖案。

| 滴水

又稱為「垂珠」、「雨簾」、「瓦口」、「批肩瓦」、「瓦簾」。如圖所示是指兩個瓦當之間的三角形瓦件,雨水由此處落下。

鐘鼓樓上的鳳凰鳥

仁海宮的左(龍)鐘樓右(虎)鼓樓,作六角建構,六角分向六方伸展翹升,以鳳凰做裝飾題材,讓鳳凰飛天,帶來祥氣之意。

交趾陶藝術

「交趾陶」是台灣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藝術。

引述維基百科說明「交趾陶源至唐三彩,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,主要都在民間默默發展與延續。」它的出處難以考據,不過可以確定的是,清朝末年時,在中國的南方已有很多廟宇或建築物上裝飾著交趾陶。目前在台灣的藝師說法,這門技藝早期並非叫交趾陶,交趾陶的稱呼是來自日本稱這門技藝為交趾燒,而台灣的藝師是稱為南燙(或淋湯為台語音)」。

「交趾陶」的特色,在於它的造型比一般的泥塑、陶偶來得細膩精緻,而它的釉色也鮮明亮麗。因為通常被用在廟宇中,置放在廟牆堵上較高的部位。近看陶偶的細節也做得很仔細,衣服的紋路、衣服的裝飾品、臉部的表情和肌肉的紋理都做得好像真的一樣。這些維妙維肖的陶偶,好像是要演一齣真的戲給神明看一樣,而且這齣戲是立體的。仁海宮的交趾陶作品常以忠孝節義為主題,藉已發揮潛移默化的社教功能。